游客发表
Can Can?對初來乍到新加坡的外國人而言,雖然可以理解,但難免需要想個幾秒鐘後才能意會過來。
及至一九四二年,日本在中國、東南亞以及太平洋地區建立帝國。日本人將滿洲出產的大豆加工製成味噌,這是一種大豆泥,在日本料理中經常可見,也是農民飲食中重要的蛋白質來源。
隨著進口量衰退,加上農民難以維持作物的產量,糧食的需求日益高漲。戰前的英國有一半糧食(以重量計算)都來自進口,相較之下,戰前日本的進口食物只占了整體的兩成。這些進口量只要微幅下降,都會造成日本飲食嚴重不足。軍隊的貪婪需求是引發糧食危機的主因,進而導致都市人口在一九四五年的夏天陷入饑荒。雖然如此,由於糖在戰前飲食貧脊的熱量中占了百分之七,其進口量的削減依舊導致日本人飲食熱量的下滑。
三○年代初期招募的新兵多來自農村,與中國和美國開戰時,日本軍隊則傾向徵召工廠的年輕技工,這些人在一九三七到一九四五年間入伍的士兵中,占了百分之四十三身患腦軟化症的尼采父親度過了極為殘酷的晚年,不僅患有認知障礙,還痙攣發作、失明。事實上,早期國民黨長期執政時,民進黨能夠在許多公民議題中奪下話語權,環團的角色其實非常重要。
民進黨2016年二度執政後,雖先積極推動了包括同婚在內的種種「進步價值」政策,但卻在2018年經歷公投連帶地方選舉的滑鐵盧,雖然時空背景下有許多不同因素造成這個結果,但經歷過這款PTSD(創傷症候群)的台派,很多都將失敗原因歸責到那些「扯後退的進步力量」身上。即便如此,只要「心中總想到中國」的人夠多,在選票上是本土政黨對決的那天前,各種討論終究還是無法回歸議題本身。只要民進黨能夠一直把對手政黨塑造成親中政黨,其他政黨又無法推出一個能讓這些隱形公民力量接受的候選人,這樣的操作應該還能繼續延續好一陣子。對比下來,好面子的國民黨政府雖然骨子裡想的是開發利益,面對環團反而比民進黨還容易龜縮:像是馬任內修不成的一例一休,或是網路上藻礁論戰時有些人說的「國民黨不是232公頃,是0公頃」。
賴清德接替閣揆後,所有事務則被政務委員張景森攔下,這些昔日戰友幾乎沒辦法見到賴院長。結果這一吵,反而讓藻礁公投連署情況峰迴路轉,原本228連假前還不足接近20萬份,開工後只差大約3萬份。
Photo Credit: 中央社 只要國民黨還在選票上一天,所有議題都可以關係到「抗中保台」 之前筆者和環團閒聊時曾聽聞,2016年蔡政府甫上台林全擔任行政院長時,院長都會定期親自與環團開會。從早期的反核、(無殼蝸牛時代的)居住正義、抗議(國民黨的)美牛豬政策、(齊柏林2013年拍看見台灣之前就開始)反對霸王礦業法、聲援原住民轉型正義等等,也所以國民黨至今身上仍插滿抗拒這些「進步議題」的標籤。和很多民進黨原本不想做但最後成真的事情一樣,這個原本很可能無法達標的公投若成真,執政黨和其側翼打擊當居首功他選擇了兩個突破口,一是反腐,二是脫貧。
但是在改革開放前,中共30年的統治和治理,不但未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,還曾在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,造成在和平時期絕對不可能出現的餓死3000多萬人的慘劇。另一個指創造了減貧治理的中國樣本,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。此種為達目的不罷休的「精神」,在習近平身上又體現得尤其明顯。對習而言,雖然他在幾個競爭者中競選中國領導人贏了,但要坐穩並且樹立起絕對的領導權威和地位,就必須建立事功。
從這個角度看,當局以中國現行標準宣稱完成了「全面脫貧」任務,有點俗語講的「打腫臉充胖子」味道。如果換作其他人,中國全部脫貧的時間很可能延後。
去(2020)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兩會透露的中國有6億人每月收入只有1000元人民幣,說的就是這種狀況。不過,也不能因此就否定這一「全面脫貧」的意義。
從單個事情來說,其重要性怕是除了反腐之外,沒有哪件事能讓他念茲在茲、掛念在心的。這一點西方已經領教了。而為全球提供減貧和發展的中國樣本,也說明中共主導的發展模式具有外溢效應,進一步彰顯了中共統治的正當性和合法性。這就是習近平要的敘事邏輯,它的背後,是習的「功勞」。習近平把中共成立初心解釋成為民族謀復興,為人民謀幸福。在鄧小平決定實行改革,打開國門的80年代初,中國的貧困人口數量為世界之最,8億人中7億多都是窮人,貧困程度也差不多全球最嚴重。
沒有他對中共的領導和專注於推動減貧,就不會有如今中國的全部脫貧及其帶來的中共合法性的修補。在表彰大會的講話中,他總結了脫貧攻堅取得的五個重大歷史性成就,其中一個談到黨群幹群關係明顯改善,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更加牢固。
文:鄧聿文(政治評論員,獨立學者,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) 在中國兩會前,當局舉行了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,習近平宣佈現行標準下中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,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,12萬80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,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,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任務。減貧的「成功」,扶貧辦的摘牌,說明中共為達成某個目標,是可以長期實行一個一以貫之的戰略,並在這方面傾注很多資源。
這兩個所謂「脫貧成就」都和中共的統治合法性有關,在習看來,脫貧攻堅的成就,靠的是黨的堅強領導,體現了中共為人民的性質宗旨,有利於修補中共和群眾的關係,從而將維繫和強化中共的群眾基礎。Photo Credit: Reuters / 達志影像 脫貧緊迫感何來 習用8年做成這個事,是他意識到中國整體的大環境發生了改變,如果中共不能加快脫貧步伐,取得底層民眾的支持,那麼由此造成的兩級分化將不利中共統治,會讓中共合法性加速消退。
當然,這不是說中國就消滅了貧困,沒有窮人,所謂「全面脫貧」指的是消除絕對貧困,若以聯合國的貧困標準,中國恐怕至少還有上億的人口沒有脫貧,包括城市底層平民。因此他對脫貧有緊迫感。在美中對抗中,人們批評川普(Donald Trump)和美國歷屆政府的一個原因,就是認為美國政府沒有這樣一個戰略。貧困乃中國數千年都未能解決的問題,習近平規劃用8年時間讓中國整體消除絕對貧困,並在此基礎上宣稱完成了中共第一個百年的目標任務,有這個「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」,他再用兩個8年將中國帶領復興,別人也就無話可說,乖乖服從他的領導,認可他的權威。
此乃鄧開啟改革開放的根本原因,也是中國在改革後不久即啟動幫助農村人口脫貧工作的原因,國務院扶貧辦就是在那時掛牌的。這沒法向人民交代也沒法向世界解釋。
同時有近40年歷史的國務院扶貧辦牌子,也被「國家鄉村振興局」這個新設機構取代。脫貧之舉是中共幾代領導人的使命,但習比起他的前任,對此事顯得更上心,2012年上任後隨即提出脫貧攻堅動員令,並在2015年制定為期五年的脫貧攻堅計劃,確立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。
然而,即使有該因素,也非主要的。動搖中共統治的危險 習上台後,特別注重農村的貧困問題,用他的話說,8年裡他先後7次主持召開中央扶貧工作座談會,50多次調研扶貧工作,走遍了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。
官方的宣傳機器毫不避諱這點,把脫貧成就歸功於習。鑑於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為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作出了關鍵性貢獻」,也就意味著中共已如期完成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。能使習如此在意農村貧困並決心要在中國消除「絕對貧窮」,不是他對農民和窮人的憐憫之心,而是他由農村和底層的貧窮,看出了動搖中共統治的危險,並經由通過「全部脫貧」之舉,實現中共第一個百年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,證明和顯示自己完全有資格和能力領導中國,成為毛澤東之後中共最偉大的領袖,進而也在全球昭示中國發展模式和道路的優越性如果換作其他人,中國全部脫貧的時間很可能延後。
不過,也不能因此就否定這一「全面脫貧」的意義。因此他對脫貧有緊迫感。
對習而言,雖然他在幾個競爭者中競選中國領導人贏了,但要坐穩並且樹立起絕對的領導權威和地位,就必須建立事功。脫貧之舉是中共幾代領導人的使命,但習比起他的前任,對此事顯得更上心,2012年上任後隨即提出脫貧攻堅動員令,並在2015年制定為期五年的脫貧攻堅計劃,確立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。
文:鄧聿文(政治評論員,獨立學者,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) 在中國兩會前,當局舉行了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,習近平宣佈現行標準下中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,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,12萬80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,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,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任務。他選擇了兩個突破口,一是反腐,二是脫貧。
相关内容
随机阅读
热门排行
友情链接
友情链接